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始建于1988年,当时为青岛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2001年3月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院)。学院化学学科为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化学为B等次;化学学科已进入基本科学指标ESI全球排名前0.56‰,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
学院现有应用化学、化学、能源化学三个一批次录取本科专业,一个中美合作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化学及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与化工专博点。
学院现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102人,教授45人,副教授64人,博士学位130人。学院有兼职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1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2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学院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青岛市教学名师2人。学院现有本科生1600余人,研究生600余人,博士生60余人。
学院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2021年),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获奖者。“焦奎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入选首批山东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4年)。化工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批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科有机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基础化学教师团队入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基础化学教学团队入选山东省示范性教学基层组织。“海洋中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基础化学原理、有机化学、结构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与健康、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7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课程;14门课程入选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为山东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学院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教材2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
学院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目前共有科研实验用房9000余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固定资产总值超过8000万元。学院拥有光电传感与生命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化分析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来,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8项;学院承担企业横向课题256项,合同经费近一亿元;共发表SCI论文7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51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奖励5项。
学院将继续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凝心聚力建设化学一流学科,坚持以一流专业作为支撑,致力于培养一流人才。围绕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强化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力争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名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