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到四川金鸡镇建图书馆的海大学生吗?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为留守儿童带去了温暖和希望。今年夏天,又有一批学生要出发去支教了,他们来自青岛科技大学,要去的地方是贵州。
大二女生冒出大胆想法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见到了“爱心支教”的发起者之一、化学院大二学生刘凯华。虽然已经放假了,但学院的办公室、活动室里却很热闹,志愿者们正将捐献的图书分类整理。
“这些图书是青岛四十一中捐的,1000多册,我们要带到贵州去,”刘凯华说。
刘凯华是临沂人,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可是考大学的时候没有上师范专业,所以只能做一名“业余教师”了。这个学期,她参加了在青岛四十一中举行的“阳光助教”活动,觉得很有意义。所以当暑假来临的时候,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可以助教,为什么不能去支教?”
刘凯华说,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她便决定付出行动,第一步就是选择目的地。“我想,要支教就选择最艰苦的地方。我在网上搜索,中国最贫穷的省,结果显示是贵州。”
一张张学校照片触动人心
刘凯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及院团委的老师说了,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贵州大学有一个支教的志愿者团队,我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大家出发点相同,所以非常谈得来,我们决定合作,”刘凯华说。
贵州大学的同学发来了很多调研资料,一张张学校照片让刘凯华心里很不是滋味。“桌椅都是最简陋的,连平整都谈不上;上课的道具就是黑板和粉笔;校园里只有两个篮球架子,也破旧不堪了,”刘凯华说。除了“硬件”落后,贵州大学的同学还告诉他,当地小学、初中的师资力量也不行,老师都用方言教课,孩子们都不会说普通话,更别说英语了。
在全面了解了资料之后,刘凯华把支教的具体地点定在了贵州毕节市织金县自强乡的自强中学和自强小学。
海选、面试、试讲,层层筛选
目标确定后,招募志愿者的工作开始了。学院老师非常信任同学们,把招募、考试、选择的权利全都交给了同学自己。
刘凯华说,招募的时候做了明确说明,要去的地方条件艰苦,路费和生活费要自己掏,本来还怕招不齐,没想到一下子报了300多人。
在第一轮“海选”中,根据大家填写的简历,选出了70多位有文体特长、组织活动经验的同学;然后是第一轮面试,每人十个问题考察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轮过后剩下35名;第二轮面试,要求志愿者准备7分钟的试讲,考查教课的能力。
刘凯华说:“这真是艰难的选择,因为报名的同学都很优秀,也很有诚意。最后三轮下来,确定了11名女生和8名男生,加上带队老师,一共20人。”
大一女生丁文慧是第一个报名的,最终成功入选。她说:“我是潍坊农村长大的,小时候上学条件也很艰苦,看着那些照片,就像回到了童年,我觉得我有义务帮助他们。”
给孩子带去课本之外的世界
目前,“爱心支教”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中,每一位支教的同学都准备了备课笔记。刘凯华说:“除了教文化课,我们还想带给贵州的孩子一些新鲜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此外,在支教活动结束时,大家还设计了一个文艺演出,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节目。
“我们把这里的情况准备好之后,就给大家放一个周的假回家。8月3日准时出发,乘火车再坐汽车,8月6日才能到,计划执教20天,8月31日开学前回学校,”刘凯华说。
作为这次“爱心支教”活动的唯一带队老师,化学院团委秦洪庆老师说:“我对学生们很有信心,前期的宣传、准备工作都是他们自己完成的,他们有热情也有计划。我们正在准备做一个网页,全程记录这次活动。”
《百姓说事》也将继续跟踪报道科大学生的“爱心支教”。还要说一句,目前学生们正在筹集资金,好为贵州孩子准备更多的文体用品,如果您愿意支持这个活动,欢迎拨打85701111联系我们。
(传媒记者:鞠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