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有关血液安全与无偿献血的知识,打消部分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误解,鼓励更多人挽起衣袖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去。化学院于4月17、18两天举办“无偿献血进校园,爱心奉献显风采”献血活动。
“求思得论坛之无偿献血知识讲座”成功举行
由化学院分团委主办,青岛市红会青科大分会承办,海科092班协办的“求思得论坛之无偿献血知识讲座”于4月17日下午在四方校区讲学厅隆重举行,此次“求思得论坛”的主讲嘉宾是青岛中心血站王同显教授。校团委老师、化学院分团委老师、学生社团代表参加此次讲座。
王教授首先从血液生理知识、献血的意义、献血与健康、献血程序、献血相关政策等内容五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图文并茂讲解。随后,王教授解答了社会对献血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即献血的安全性,献血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和“无偿献血,有偿用血”。在同学们最关心的献血安全问题上,王教授郑重表态说:青岛中心血站作为血液方面的权威单位,一定会为同学们的安全负责,请同学们不要有后顾之忧。您一瞬间的付出,却可以挽救回一条鲜活的生命。王教授的精彩讲座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两个小时的讲座提高了同学们对血液知识的认识,纠正了大家的某些误区,无偿献血这种高尚的行为与之传递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每位同学心中回荡。无偿献血是挽救生命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本次讲座的举办,唤醒了同学们的爱心,激发了献血热情,也让无偿献血者的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
“关爱生命,献我热血”校园献血活动
4月18日上午,由化学院分团委主办,青岛市红会青科大分会承办,海科092班协办的“关爱生命,献我热血”校园献血活动在四方校区举行。
“无偿献血车进校园活动”活动吸引了四方校区600多名有爱心的同学前来献血,其中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在校老师以及校外人员。献血车前早早排起了长队,由于献血人数较多,很多同学在交表后先吃午饭再回到现场进行体检,也有同学坚持排队献完血后再去吃饭。工作人员在现场准备了温糖水,并且热情地为献血同学讲解献血事宜。同学们积极踊跃,献血热情高涨,在工作人员的维护安排下,现场井然有序。在场的同学大部分都是第一次献血,当被问及是否对扎针抽血感到害怕时,他们表示虽然有一点紧张,但自己知道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想到自己的血液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浑身就充满力量。活动当天恰值成人英语学士学位考试,刚参加完考试的张健同学说“我已经献过多次血,献血是一个很光荣的事,在汶川地震时参加了在台东举行的无偿献血活动,今天我又献了400CC”。“我献血了,我光荣!”这是每一位无偿献血的同学发自内心的声音,每一位参与献血的同学脸上都洋溢着一份满足和骄傲的神情。
在四个多小时的无偿献血活动中,献血总数达到600多人次,人均献血量为300毫升。青岛中心血站的老师们激动地表示,来学校之前他们没预料到会有如此多的同学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同学们的这种积极、热情极大地感染了他们,在采血的同时心里既感动又佩服。
无偿献血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家庭幸福安康的民生工程。血液,是生命之源,是人间传递真情的红色纽带。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的崇高行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链接: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一个健康的人若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