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化学院院长陈小明应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邀请在一号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作了题为《金属多氮唑多孔材料在选择性吸附和分离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化学院相关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李再峰主持。
在报告会上,陈小明院士从微孔配位聚合物的有机孔表面柔性及可修饰性等重要特性出发,详细生动的讲解了如何通过配位键的断裂与形成、配位结构畸变等框架变化及有机基团的运动和骨架变形使微孔配位聚合物获得更好的选择性吸附和合适的可用储存容量,通过详细的论证,很好的阐明了动力学控制柔性的概念。
报告结束后,与会的老师和同学围绕着报告内容以及自己研究中的困惑与陈小明院士作了互动问答。
陈小明简介:1983年、1986年分别在中山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工作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1993)、教授(1995)。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先后兼任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大化学院院长,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及副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基金委化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际分子筛协会MOF委员会成员等职务等。
陈院士从事功能配位化学与晶体工程研究,重点在功能配合物、尤其是包括金属有机框架在内的配位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晶体结构分析和功能性质(吸附与分离、催化、光电磁及传感功能等)研究。已在包括Science, JACS、Angew. Chem.、Nature Commun.、Adv. Mater.、Acc. Chem. Res.、Chem. Rev.和Chem. Soc. Rev.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SCI引用次数累计超过3万次,H指数93。
曾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化学奖(2012年)和Thomson Reuters高被引用学者奖(2014、2015和2106年)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