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化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在四方校区第一会议室举行。教务处处长马翠萍、副处长尚猛、贾建闯、付鹏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德宝、副院长高洪涛、杨小明,化学院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主任代表20余人参加座谈会。
会上,尚猛、贾建闯、付鹏程分别就线上线下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教改项目立项、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奖申报、教学能力评价、教学实习实践环节等学校相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工作进行了说明。马翠萍充分肯定了化学院在基础化学教学、基础化学实验以及教材建设等工作中为学校做出的贡献,承担了大量的全校基础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马翠萍同时强调: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始终在路上,面对新形势,如何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目前,学校在推进“有组织教学”,化学院在“有组织教学”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可以大有作为,改革发展中会面临很多“中梗阻”,需要我们共同克服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力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服务“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建设。
王德宝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教育教学工作中优势和贡献。同时针对基础化学教学、实验等工作中存在的师资短缺、实验仪器老化、空间不足、活力激发不够等问题,进行了说明,相信经过学校学院双方齐心协力,锚定目标,一定能够克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学校基础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走在前、开新局”。高洪涛在交流中指出:面对新形势,学院在基础化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主客观、软硬件方面的不足,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院教职员工一定攻坚克难,做到“以本为本”,确保立德树人成效。
各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针对本科教育教学实验工作中存在具体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双方还就现代产业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认证等工作进行了交流。
(通讯员:陶亚亚,摄影:陶亚亚)
附:
在第十二届新华网教育论坛上,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要全力抓好高校教育教学“新基建”,抓专业、抓课程、抓教材、抓学习技术方法、抓教师,通过做好这“五抓”来托起高等教育的高质量。
第一是抓专业
吴岩表示,我们要把专业作为教育教学“新基建”的首要抓手。“专业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教学改革改到最要紧处是抓好专业。专业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
第二是抓课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没有好课,所有工作都可能落空。课程是最微观的,但是解决的是最根本的问题。无论是‘双一流’高校还是地方大学、新建本科高校,课程是大学里面普遍的短板、软肋、关键问题。课程也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吴岩强调,在课程方面,我们要重点抓好内容体系、两性一度、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四个方面。
第三是抓教材
“剧本是一剧之本,教材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教学改革改到实处是教材,因此,教材这件工作要抓实抓好抓牢,要让‘大先生’、‘好老师’像重视专著一样抓好教材建设。把教材建设抓好了,学生学习就有了根本依据,就有了重要的载体,就有了主要的工具。”
第四是抓技术
“我们要抓教学技术方法,技术水平是学习革命的关键突破,教学改革改到难处是技术。我们的老师现在要不断自我革命,自我突破,把原先所谓的黑板、粉笔、作业本变成教学技术新的黑板、粉笔、作业本。”在吴岩看来,学习技术是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是老师的一个新的能力,教师的“教”要用新技术,学生的“学”要通过新的技术来学习。技术与教学教育新的融合将引发一场新的学习革命。混合式教学要成为今后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新常态。
第五是抓教师
吴岩表示,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教育教学改革改到痛处是教师。教师应该是我们改革最主要的中坚力量,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们要啃的“硬骨头”。把教师教育做好了,我们的教师能够成为主力军,成为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实施者,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就能得到有力的保障和提升。吴岩认为,所谓的“大先生”要有五术,即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人术,他们要有胸怀、有格局、有境界,学科深厚,专业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教学不仅是技术,还要有艺术,要有滋有味,有情有义。